但是没有
- 杨桂敏

- Oct 10
- 3 min read

不记得是从哪年开始的,我会在新一年来临的一、两个月前,准备一本明年的月度规划本(monthly planner)。一半是喜欢,一半是责任。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喜欢把开心的计划通通计录在内;家人朋友的生日、公定假日、学校假期、可以庆祝的大小节日(比如华人新年、端午、中秋、开斋节、屠妖节等等)。
责任呢就是生活中的琐碎,需要提醒自己去完成自己的和家人们的事项,比如:还房贷、车贷、地税、门牌税、水电单、保险、火险、车险、验血、复诊、拿药、打疫苗等等。是,有些付款是从银行户口直接转账的,但也要确定账户里有足够的钱付款,确定付款了我才会放心。每次的任务完成后打个勾,和看到逐渐减少的分期付款,我就会有小小的满足感。
我是一个平庸、记忆力不好,又很容易为小事担心,一个(曾经是)墨守成规的人。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是一个过度乐观的人。容易焦虑又太乐观,思想上的反差,令我矛盾到想抓头了。
我原本是有为自己安排“出人头地”计划的。
大专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审计公司的审查员,听起来好像是很体面的工作,但薪水却是少得可怜(二十年前没有最低薪资的设限)。加上我是从家乡到大城市工作,需要付房租,于是,我周末在宿舍附近的超市兼职做红酒销售员。那时,我觉得自己可以熬到成为一名合格会计师。但是没有。
我之后换了几份商业领域的会计工作。过后,为了想要有比较弹性的工作时间,我从事了保险代理员一职,还很努力地考了一些附加的证书。那次,我以为那会是我终生的职业。但是没有。
再后来,我成了房地产协调员(property negotiator),又是上课又是屡败屡战考完了房地产经纪笔试。其间,我等了很久的两条线来了,那是我们夫妻努力了将近十年,在我快要放弃时却悄悄到来的宝宝。那时候我又以为我会完成两年的实习,成为房地产经纪(property agent)。但是,还是没有。
再再后来,我把生活重心放在自己的小家庭。小朋友一上幼儿园,我就成了全职家庭主妇。
每进入一个职场,我都会磨拳擦掌做好规划,希望可以大展宏图。但每一次从职场退出,信心就像掉进了武侠小说里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更是需要花一点时间把信心找回来。可是,每次有新的方向,我就像穿戴防护装备回到车道的F1赛车手,踩在油门踏板上,小心翼翼却又跃跃欲试。
两年前,机缘巧合,我的第一篇文章有幸刊登在芥子心的面子书,是很感恩和开心。之后,我就觉得我将要出书了——虽然我的文章都没有得到几个赞啦。那时,就报名上了为期半年的散文网课,赶紧恶补一下文笔。接下来的第二年,上诗歌班网课时,就觉得自己将要写出一首红遍大街小巷的世纪经典歌曲了。虽然,“学然后知不足”,但这种莫名的“自我感觉良好”,暂时还没有因为《方向》主编和网课老师对我作业的无情批改而减少;我“做梦”做到令自己很开心。加上日常照顾现代小朋友的挑战,久而久之,我的心脏越来越强大,脸皮也越练越厚了。
我想,过去的种种是对我的一种训练吧,让我更加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也不再内耗。就像圣奥思定箴言:“接纳自我的裂痕,方能容天主的恩光进入;承认无力之处,反成祂德能的居所。”
最后,容我补上一句箴言:“人心里都策划自己的行径;但他的步伐却由上主支配。” (箴言16: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