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张立德

机器主导的人性考验




2024年5月18日,我受邀出席由吉隆坡总教区社会大众传播局举办的媒体工作者交流会。与会者包括在各大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公关公司等机构服务的媒体人,以及来自各别教堂负责通讯事务的教友。


我发现出席者,或者受邀的,几乎都是英语源流媒体,我可能是当中唯一的中文媒体从业员。


本来我希望在交流会上能见到芥子心等华文福传单位的成员,相信他们并没有受邀, 有点小遗憾。


当天吉隆坡总主教廖炳坚进入会场时,与我握手问好,他马上就认出我曾经专访他,让我感到受宠若惊。当年,廖总主教晋牧后,我第一时间和他约了专访,是他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接受华文报的专访。


回到当天的交流会。我们围绕在2024年社会大众传播日的主题:“人工智能与心灵智慧:促进一种充满人性的传播”与廖总主教交流。出席者皆有感于不同世代的人们在使用媒体,以及被媒体所影响的程度,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媒体工作者和从事传播相关事务的义工们需要反思,我们该如何拨乱反正。


教会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科技对信仰及人性的影响。教宗在2024年社会大众传播日文告中,即有提到;一个世纪之前,罗马诺.郭迪尼(Romano Guardini)神父就已省思“科技与人性”。罗马诺神父提醒我们不要排斥新事物,但也得警惕我们乃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在以本身的方式参与变更时,必须持开放态度,但不能对当中会破坏人性和社会的各种因素掉以轻心。


罗马诺神父作出的结论是,这些是技术、科学和政治问题,但这些问题,除非由我们的人性出发,否则是无法解决。一种新的人类必然形成,富有更深度的灵性,以及新的自由及内在。


令媒体工作者和教育学者普遍担忧的是,连接我们的工具也可能造成分裂;社交媒体可能成为仇恨言论、暴力和消极情绪的滋生地。


无可否认的是,网络上存在着暗黑的势力,不断地利用人类的弱点,喂养悲愤和绝望的情绪。人们丢失了批判性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无意识的负面反应。


在不断追求外部认可下,我们忽视了定义我们人性的价值观:同情心、同理心和真正的联系。久而久之,就被负面的情绪和价值观所绑架。


不过,我们不能悲观。在交流会上,我们积极地寻求共识,将被扭曲的拉直,我们在传播的线上,有感于责任重大。


教宗在文告中提醒我们,只有以灵性的方式来看待现实、只有再度找回人心的智慧,我们才能面对并解释这个时代的新事物,并重新发现走向完全人性化的传播途径。


廖炳坚总主教正确地指出,2024年世界传播日主题提供了一个方向,我们必须在人工智能和心灵智慧之间取得平衡。科技可以成为建立联系的强大工具,但它永远不应该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我们必须利用它的潜力来增强我们内在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我们因此必须意识到,在人工智能时代为人类价值观而战并不是一场反对进步的战争,而是呼吁我们负责任地使用科技工具,优先考虑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短暂的认可,不能忽视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核心价值观。


这是关于在一个日益由机器主导的世界中恢复我们的人性的考验。这是为了确保科技满足我们的进步需求,而不是破坏我们的价值观。所以,让我们选择成为有意识的参与者,塑造一个科技可以赋予我们积极人格而不是削弱人性的未来。


无可否认,总教区第一次主办类似交流会,集合了媒体和传播相关工作者,是好的开始,希望能不断地召集大家继续交流,集思广益,促进福传工作更上层楼,更具专业化。只是,我认为,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交流会虽然从教宗文告出发,有份发言的出席者却不能集中在主题上发挥,颇为松散,主办单位也似乎没有安排人记录和汇整。


我不禁担忧,交流会之后,接下来教会的后续工作会是什么?我每次参加教会的工作坊或者交流会,都不免觉得会上大家满腔热血,之后往往就不了了之。



【跟耶稣讲新闻】专栏

61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