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五主日(乙年)
常年期第五主日(乙年)(谷1:29~39)
福音
他一出会堂,就同雅各伯和若望来到了西满和安德肋的家里。那时,西满的岳母正躺着发烧;有人就向耶稣提起她来,耶稣上前去,握住她的手,扶起她来,热症遂即离开了她;她就伺候他们。到了晚上,日落之后,人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魔的,都带到他跟前,阖城的人都聚在门前。
耶稣治好了许多患各种病症的人,驱逐了许多魔鬼,并且不许魔鬼说话,因为魔鬼认识他。清晨,天还很黑,耶稣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西满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寻他,找到了他,就向他说:“众人都找你呢!”
耶稣对他们说:“让我们到别处去,到邻近的村镇去罢!好叫我也在那里宣讲,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他遂到加里肋亚各地,在他们的会堂里宣讲,并驱逐魔鬼。
福音探意
耶稣治好伯多禄岳母的病,是马尔谷福音的第二个奇迹。这奇迹与上周读经提到的驱魔事件发生在同一天,即安息日(谷 1:21)。
本福音一早就提示,耶稣并不拘泥去遵守安息日罢工的规定,他反而带出法律
的真精神,即天主释放奴役和禁锢的人,使他们能够自由地侍奉他,并分享天主的平安(即永恒的休息)。
马尔谷让耶稣在安息日也治病,目的是要突显安息日的终极意义,即所有造物将从现世的病痛、疾苦、混乱、腐朽和死亡中彻底地解放出来,永享主恩。
为什么 32 节说“到了晚上”,人们才去找耶稣治病?原来犹太人的日子是从日落之后算起,而非子夜十二时;如创 1:5 说,“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一天”。
既然携带病人去治病会冒犯安息日,人们就等到安息日结束(即星期六的黄昏)才登门求见耶稣。
一日之间,耶稣声名大噪。照理说,他应该利用这优势多做些好事,但他却溜走了。为什么他白白放弃大好机会?换着一般人,32-34 节的成就容易冲昏头脑,令人洋洋得意,自命不凡。
耶稣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主要是宣讲(14-15 节)而不是治病;马尔谷福音的耶稣绝少主动去治好病人。
可是群众似乎不太在乎他的宣讲,只当他是解疾除病的神医。他们没有领悟到治病和驱魔是天主的国取代黑暗势力的记号,反而亟亟寻求立竿见影的成效。
面对这些充满热烈情绪的人,耶稣觉得有降温的必要,故此次日天未亮,他就只身到荒野祈祷(35节)。
马尔谷福音只有三次提到耶稣祈祷:此处宣讲的开端,宣讲中期增饼奇迹之后(6:46),受难前夕的山园祈祷(14:32-39)。这三次祈祷都是在宁静的地方,那是耶稣的首选。
耶稣常常祈祷,在关键时刻更是如此。毕竟他也是个人,需要与天父保持密切的联系,好能知晓天父的意愿,并时时处处承行主旨,彰显主荣。
当耶稣在寻找天父的旨意时,很多人也在找他。36-37 节就用了三次这词语。但伯多禄和众人的出发点与耶稣的不同。本来他们以为耶稣会留下来治病驱魔,大显奇能,但耶稣却要转移阵地,到邻近的村镇去。
他给的理由是令人惊讶的:“好叫我也在那里宣讲,因为我是为这事而来的”(38 节)。
请注意,耶稣在这里只提宣讲,没提治病和驱魔。
很明显的,谷 1:14-39 的重点是耶稣的宣讲,辅以行动(驱魔和治病),来指出天主的神国正进入世界,且步步摧毁邪恶的势力。
有关驱魔的记录在这一篇文字就出现了三次(23-27,32-34,39节),因为这是善恶决战的时刻,而马尔谷福音具有很强烈的末世论观点──天国的完全展现和彻底胜利是逼近的将来,而不是现在。
反观若望福音完全不提驱魔事件,因为永生就是现在(若 5:24; 6:35; 11:26)。
今日读经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耶稣也会抽空祈祷。面对压力和问题时,他一定深深感到需要与天父密谈,好能理清头绪、认明方向、重获肯定。
耶稣需要祈祷,因为他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预知一切;何况是我?
我的祈祷生活是什么状况?对祈祷我怀有什么样的态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