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2020.08.16

福音

耶稣离开那里,就退往提洛和漆冬一带去了。看,有一个客纳罕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说:“主,达味之子,可怜我吧!我的女儿被魔纠缠的好苦啊!”耶稣却一句话也不回答她。他的门徒就上前求他说:“打发她走吧!因为她在我们后面不停地喊叫。”耶稣回答说:“我被派遣,只是为了以色列家失迷的羊。”那妇人却前来叩拜他说:“主,援助我吧!”


耶稣回答说:“拿儿女的饼扔给小狗,是不对的。”但她说:“是啊!主,可是小狗也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屑。”耶稣回答她说:“啊!妇人,你的信德真大,就如你所愿望的,给你成就吧!”从那时刻起,她的女儿就痊愈了。


福音探意/苏发联修士

今日读经会使人感到疑惑:为什么耶稣要侮辱向他求助的妇人,把她比作狗?这副德行很不相称慈悲为怀的耶稣。故此有些人替耶稣打圆场,说 26 节的“狗”是昵称,或说耶稣故意要试探那妇人。这样做等于削足适履,硬要耶稣改头换面来迁就我们心目中设定的模式。


这事件显然是历史事实,玛窦取材于谷7:24-30;路加或许为避免损害耶稣的形象而完全不提这事。耶稣有没有自由去说刻薄的话?我们敢不敢面对现实,而相信自己对耶稣的信仰不会崩溃?


其实这是一个“圣言降世成人”的最好教材,它活生生地呈现天主子的人性,也展示耶稣所受的限制和个人成长的需要。历史中的耶稣有很明确而坚定的使命感;他相信天父要自己去复兴以色列民族,以迎接天国的来临。


故此玛窦笔下的耶稣一心一意给犹太人宣讲,而避开非犹太人,包括撒玛黎雅人。21 节只提他在提洛和漆冬“一带”(谷 7:24 明言“境内”),显示耶稣的保留态度。


一个客纳罕妇人出现了。这个非犹太妇女打破社会禁忌,只身混入犹太男人当中,并呼求耶稣治好她附魔的女儿。她的鲁莽举止的确令人侧目:女人原本不应抛头露面,何况她是外邦人,女儿又附魔,重重不洁,避之为妙。


她称耶稣为“主,达味之子”,耶稣却默不作声。

门徒沉不住气,便请耶稣打发她走,眼不见为净。

耶稣答说他拯救的对象只是犹太人(参阅玛 10:5-6),这话表示耶稣无意跨越天主救恩的界线。


谁知那妇人不死心,反而走近耶稣,并叩拜他说,“主!援助我吧”!


耶稣回应,“拿儿女的饼扔给狗,是不对的”。不管人怎样美化狗,这些话的刺还是尖锐的。

要知道,耶稣终于应战,这是退无可退的下策。本来挑战/应战的竞誉赛只限对等的男性参加,外邦妇女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耶稣初时视她如无物。

求人帮助也是个挑战,等于暗示对方欠自己恩情而有责任施援。


耶稣表示他不能把属于犹太人的救恩(儿女的饼)分施给外邦人(狗)。耶稣没有必要与那妇人交涉,他出语苛刻只为了叫她知难而退。

但那妇人不屈不挠,巧妙地化解了耶稣的冷锋。


在犹太人眼中,狗是不洁的动物,当然不可接近餐桌;外邦人却不这么看,有的会在家里养狗看门或当宠物。


为了治好女儿,这母亲忍辱负重,低声下气地表示坚信,天主赏给选民的恩泽余滴也能让她受惠。


至此耶稣终于承认她赢了这场竞誉赛。他赞扬她的大信德,且治好了她的女儿。那妇人能如愿以偿,不只是因为她机智圆滑,更因为她有坚强的信德。


古代西亚社会的所谓信德,是指对某方的忠贞不二。那妇人紧紧缠住耶稣,表现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她不理会挫折侮辱,坚毅地冲破重重障碍,终于救了女儿,也给耶稣上了宝贵的一课。


耶稣面对这妇人,价值观受到猛烈的冲击,他被迫深入反思选民界线的划分和主恩眷顾的对象。最后他跨过界线,让外邦人领受天主的宠幸。


这事发生在犹太人的区域边缘;边缘境界是价值观冲突之处,可也是突破求变之处。

矛盾引发转机,挑战刺激生机。


天父藉一个外邦妇人扩展了耶稣的视野,我能不能谦虚地承认,任何人都有东西教我?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