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2020.07.26

福音

「天国好象是藏在地里的宝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来,高兴地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块地。」「天国又好象一个寻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找到一颗宝贵的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天国又好象撒在海里的网,网罗各种的鱼。网一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放在器皿里;坏的,扔在外面。


在今世的终结时,也将如此:天使要出去,把恶人由义人中分开,把他们扔在火窑里;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这一切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是的」。他就对他们说:「为此,凡成为天国门徒的经师,就好象一个家主,从他的宝库里,提出新的和旧的东西。」

福音探意/苏发联修士

今日读经为玛窦福音独有;本章的最后三个比喻是给门徒而非群众讲的(13:36)。

宝贝和珍珠的比喻(44-46 节)强调的是为天国舍弃一切。


当时人一听到这两个比喻,他们的了解未必会像现代人一样。先说宝贝的比喻吧,初世纪人在耕作、挖井或建屋时发现藏在地里的宝贝是不奇怪的;宝贝埋在地下可以避免被偷被抢。它的主人后来可能因为早死、忘记、或变卖土地而无缘取回宝贝。


根据塔耳慕得(Talmud),发现宝贝的人有责把物件归还原主。即使他买了地,也得找寻失主;宝贝若无人认领,过了七年才属买地的人。


比喻中那人企图把宝贝据为己有,这是不道德的;他变卖一切买下那块地也是愚不可及的。一来在短期内他不敢挖出不属他的宝贝,二来他断绝了维持生计的来源。


44 节提到的“高兴”和本福音另两个比喻用的是同一个字(13:20; 25:21, 23),语义暧昧,可以明褒暗贬。


至于第二个比喻提到寻找完美珍珠的商人(45-46 节),那形象让当时听者最先联想到的多半是“贪得无厌的人”。正如华人以前有句俗语说“无商不奸”,圣经对商人的看法也是消极的居多(如训26:28;依23:8;则27:33-34;默 18:15)。


从文化背景来看,这两个比喻是震撼人心的,产生的回响一定不小。

这是讲比喻的策略,耶稣正要凿破浑沌,发人深省。他不惜采用两个具负面意味的形象,来鼓励门徒千方百计地为天国奔走效劳,而不理会旁人的讥讽和蔑视。为了宣扬天国的福音,门徒可以向惟利是图的俗人看齐,务求义无反顾,全力以赴。


第三个比喻(47-50 节)与莠子和麦子的比喻(13:24-30, 36-43)有好些相似之处。两者都提到收集(40-41,47 节)、什么是好的(34, 48 节)、今世的终结(40, 49 节)、天使分开善恶(41, 49 节)、义人(43, 49 节)、恶人扔到火窑(42, 50 节)、哀号切齿(42, 50 节)。


这两个比喻都表示善恶并存是个奥秘,处处如此,教会也不例外。比喻提到,善恶终有区分的一天。


在末日,天主会判别好坏,是非不再混淆,善恶各归其所。这一点展现了本福音强烈的道德观。


51节是13章所有相关天国比喻的总结。玛窦福音的门徒有幸获得耶稣的指点,一窥堂奥(13:11, 16-17),故此他们回答说明白一切。这样的人是“天国门徒的经师”,他好像家主,从宝库里提出新的和旧的东西(52节)。


玛窦少有地赋予“经师”一个褒义:遵行耶稣教诲的门徒正如灵慧、稳重和熟练的经师一样。他的内心宝库(6:21)拥有最坚实最深厚的天国信念,不怕虫蛀、锈蚀、盗窃(6:20)。这门徒为神妙宝贝甘心舍弃一切(13:44),更巧妙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这到底说的是谁?有的学者认为是玛窦自比,因 52 节的“成为门徒”(matheteuo)音近“玛窦= Matthaios”。


无论如何,“提出新的和旧的东西”的确是玛窦福音的一大特色。作者时时表现对犹太信仰和犹太传统的尊重,同时又突显耶稣带来的新精神、新气象。


新不废旧、旧不弃新,玛窦掌握得恰到好处。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