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常年期第六主日

2021.02.14

福音

有一个癞病人来到耶稣跟前,跪下求他说:“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动了怜悯的心,就伸手抚摸他,向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罢!”癞病立时脱离了他,他就洁净了。然后,耶稣严厉警告他,立即催他走,并向他说:“当心!什么也不可告诉人,但去叫司祭检验你,并为你的洁净,奉献梅瑟所规定的,给他们当作证据。”


但那人一出去,便开始极力宣扬,把这事传扬开了,以致耶稣不能再公然进城,只好留在外边荒野的地方;但人们却从各处到他跟前来。

福音探意/苏发联修士

圣经提到的癞病,如今日读经和肋 13-14 章,一般不是指痲疯,而是癣疥之类导致毛发脱落的皮肤病。


根据肋 13:45-46,癞病人是不洁的,故此必须独居,和人群隔离,行走时应喊“不洁!不洁”!好让人闪避。


犹太人非常认真看待上主的命令:“你们应该是圣的,因为我,上主,你们的天主,是圣的”(肋 19:2)。


圣洁不只限于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德行,还包括健全的体格。圣洁法典认为身体有缺陷的人不能反映天主的十全十美,因此是不洁的,不堪当向天主奉献供物(肋 21:16-20)。


不洁的癞病人应该独处,免得让别人沾染不洁。这种限制为两千年前的癞病人来说是很苛刻的,因为那时的人都奉行团体主义,少不得人际关系和亲友的支持。人离了群犹如鱼离了水,是活不下去的。


故此读经中的癞病人甘冒大不韪接近耶稣,只求再度融入社会。


请注意,他没有请耶稣治愈他,反求洁净他(40 节)。惟有洁净的人才是健全的人,才能与别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否则虽生犹死。


41 节的“怜悯”在少数古抄本作“忿怒、内里翻腾”。照理说,如果“怜悯”是原文,抄写者擅改为“忿怒”并不合理。面对癞病人,耶稣为什么动气?反过来说,把不易解释的“忿怒”改为“怜悯”似乎更符合耶稣仁慈的形象。


其实如果原文真是“忿怒”,那也合乎马尔谷的笔法。本福音的耶稣,绝不是毫无脾气的好好先生。当他感受到罪恶势力的嚣张,病魔淫威的猖獗时,他内里翻腾,油然生出强烈的反应,是完全自然的。


既然耶稣引进天主的神国,他当然嫉恶如仇,切望天主的救恩完全释放受黑暗势力奴役的众生。有些人面对社会不正义和人间疾苦时,也会义愤填膺,从而大无畏地力挽狂澜,积极贡献己力为人们谋福利。


听到癞病人的恳求,耶稣伸手抚摸他,洁净了他。可是触碰癞病人却使耶稣沾染不洁,这可怎么办?


看来耶稣并不特别在意洁净与不洁的区别。天主的国临近了,现有的洁净观应除旧换新,做一番调整,比如在另一处作者解释耶稣的话说,“一切食物都是洁净的”(谷 7:19)。


洁净了病人后,耶稣嘱咐他去找司祭检验,并叫他为自己的洁净,奉献梅瑟所规定的(44 节)。这显示耶稣尊重让病人重返社会的正当程序,他可不是摧山搅海地一味死反。


耶稣也警告那洁净了的人不得宣扬,可是那人却广作传扬,耶稣不得已和他调换位子。那人进了城,耶稣反而退到外边荒野(不洁之处)。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涌到他跟前来。为什么耶稣要躲开而不把握机会去治病救苦?


这一点,上周我们已经谈过。马尔谷要强调,耶稣的首要任务是传扬天国的来临,而不是治病。


病能治好,但人早晚会死;只有复活才是真正的解药。


症结是,耶稣死而复活以前,人们没有天主的启示;谁都不知道他是该当受苦受难的天主子(8:31;9:31;10:33-34),只当他是神医、是默西亚、是政治领袖。


我的洁净观是以什么为标准?哪些人、地、事物是我认为不洁的?为什么?


背景音乐:基恩敬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