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王安当神父

你明白所誦讀的嗎?(宗8:30)

撰文/王安當

就在耶穌的教會在耶路撒冷再次陷入危險時,那些有知識的『基督徒』,例如斯德望被視為對社會有危險的人物,因而被以法律處死。至於伯多祿和若望,他倆被認為對社會沒有很大的威脅,因此不受法律的對付。


初期教會時期,不但是猶太人中有人相信耶穌是默西亞,還有一些希臘人,他們相信了耶穌,成了耶穌的追隨者。就在教會面對耶路撒冷所展開的一系列宗教迫害時,除了十二位宗徒繼續留守在耶路撒冷,其餘的門徒也紛紛往外去見證耶穌復活的信仰。這就讓我們看見教會開始往外傳開了,因為福音不是保留給某個族群的,而是所有人類可以獲得福音。


其中一位走向希臘人群宣講的門徒斐理伯。他被派遣,去見一個厄提約丕雅人(又譯為:衣索比亞。),是厄提約丕雅女王的大臣,一位太監,去耶路撒冷朝聖後正在返回的路上。場景設置在加沙沙漠,去往埃及的路上。斐理伯順從聖神的指引,在上主天使的催促下,出發到達那人那裡,跑去見他,那人正在讀《依撒意亞先知書》。斐理伯以可能不太禮貌的問題開始跟他談話:『你明白所誦讀的嗎?』厄提約丕雅人雖然對《聖經》很感興趣,但他承認讀不懂,並邀請斐理伯上他的車,想看看是否斐理伯能幫他理解那段聖經。


這個場景很重要,基督的宣講者與一個對聖經感興趣的外國人同行,上了他的車,與他坐在一起,與厄提約丕雅人一起讀《依撒意亞先知書》中,講到的『受苦的僕人』那一段,並從這一段出發,宣講耶穌這個人。耶穌就是那位被迫害的僕人,也是生命之源。斐理伯的話燃燒了厄提約丕雅人的心,他主動提出願意受洗。他讓車在有水的地方,他們一起下到水邊,斐理伯給那厄提約丕雅人施洗,讓他獨自繼續他的旅程。他信了耶穌,滿心歡喜。


這位外國人回到厄提約丕雅。根據傳統的說法,他作為受洗的人,到處宣講福音,成了非洲該地區的第一位傳播福音的人。如果我們想一想,斐理伯和厄提約丕雅人的故事與《路加福音》第廿四章的敘述非常相似,復活的耶穌與厄瑪烏的兩位門徒同行,解釋經文,使他們的心火熱,高峰是聖事。祂同他們進去,在擘餅時,他們的眼開了,認出了祂,但耶穌卻消失了。他們歡歡喜喜地回到耶路撒冷,從他們的故事開始,宣講福音。


一句『你明白所誦讀的嗎?』(宗8:30)點燃了信仰培育的火苗。婓理伯在聖神的光照下,回應著太監對聖經的『不懂』和『不理解』,細心為他講解了信仰的來龍去脈,使太監因而受到了感動,並尋求洗禮成為基督徒。我要講的是教理培育的重要性。婓理伯對信仰的認識和經驗有一定的基礎和深度,而且我覺察到婓理伯不但有知識,而且也是祈禱的人。天主聖神在他的身上跟他同在,而且天主派遣他去見了這一位太監,這其中必有天主和婓理伯特別的關係和經驗。


婓理伯所講的是耶穌的事蹟,就如同耶穌跟那兩位走向厄瑪烏的門徒所講的一樣,使聽者完全聽懂有關天主的話語。天主的話語是生活的話語,並非是條例式的教理。教理的培訓固然也很重要,但決不能忽視聖言為基礎。這個就是今日我們地方教會需要不斷加以反省和提升信仰培育的方式了——聖言的聆聽與信仰的培育。


有效的信仰培訓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基礎和功夫。如今,在馬來西亞的經驗裡,年輕的孩子們對信仰的認識總覺得很枯燥甚至是很無聊。同時,也發現很多中學畢業的教友青年,他們對自己本身的信仰的認識依然不確定,甚至是無法掌握的狀況下。婓理伯注意到的是『讀明白』的重要性。這自然也牽涉了陪讀或教師的傳授信仰的方式。婓理伯大概也是善於解經的功夫,加上靈修經驗的反省等,他口裡的救恩不再是無聊或聽不懂的道理,而是活生生的福音。這也提醒了教會需要在教理講授的專員和方法上努力去提升。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夠活用聖經,讓天主的聖言促動人心,經驗天主及走向天主。

1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破.地獄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