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期第二主日/慈悲主日
耶稣复活第二主日(丙年)若20:19-31
福音
一周的第一天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为怕犹太人,门户都关着,耶稣来了,站在中间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说了这话,便把手和肋膀指给他们看。门徒见了主,便喜欢起来。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嘘了一口气,说:“你们领受圣神罢!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十二人中的一个,号称狄狄摩的多默,当耶稣来时,却没有和他们在一起。别的门徒向他说:“我们看见了主。”但他对他们说:“我除非看见他手上的钉孔,用我的指头,探入钉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膀,我决不信。”
八天以后,耶稣的门徒又在屋里,多默也和他们在一起。门户关着,耶稣来了,站在中间说:“愿你们平安!” 然后对多默说:“把你的指头伸到这里来,看看我的手罢!并伸过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膀,不要作无信的人,但要作个有信德的人。” 多默回答说:“我主!我天主!”耶稣对他说:“因为你看见了我,才相信吗?那些没有看见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耶稣在门徒前还行了许多其他的神迹,没有记在这部书上。这些所记录的,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赖他的名获得生命。
福音探意
每一年复活期第二主日的弥撒福音都取自 若20:19-31,可见教会多么重视这段经文。读经探讨的课题,正是信德与感官经验的关系。保禄宗徒在书信中,曾深入反思个人经验与信德成长的关系。此外,在新约诸书中,若望福音在这一方面最能剖析入理,精辟独到。
在若望福音,“pisteuein”(相信)一词总共出现了九十八次,且全是当动词用。为作者来说,信德不是名词,不是信友拥有而能失去的东西。“相信”着重的是行动,它不是静止的,一蹴而成的;而是活跃的,进取的,不断更新的。若望所谓的“相信”,总是建基于门徒与耶稣基督的人际关系上;若13-17章最能显示耶稣对门徒展现的深情厚谊。
门徒当初是怎样相信耶稣的呢?主要是跟着他,看他所行的一切(1:39,46; 2:11),并聆听他的话语(2:22)。在若望福音,看和听是信仰的要素。若望不像某些轻视感官经验的神秘主义者或唯心主义者;他坚持信仰扎根于感官经验,而超越感官经验。
故此今天的读经两次提到复活的耶稣显现给门徒时,都强调他是有血有肉,能看到摸到的(20,27节)。耶稣的复活并不是虚幻不实的概念,而是感官能接触到的实相。当然,门徒得不断提升他们对复活主的信仰;否则耶稣隐没时,门徒会重陷恐惧之中,又把自己关起来(26节)。
“看见”可以作为信仰的基础,“听闻”也一样。多默虽然没看到复活主,但他听到其他门徒的见证;他应该相信,因为门徒的见证是可靠的。可惜多默却说,“除非我看见他手上的钉孔,用我的指头探入钉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旁,我决不信”(25节)。他不但要看到,还要触摸到才算数。
我们心中是否也有多默的影子?──什么东西都要切实,扼杀了想象的空间;或坚持要天主照我的意思来满全我的渴求,而缺少耐心去任由天主开展祂奇妙的计划。
真正亲眼看到复活主的人当然为数不多,难道没有第一手与主接触的感官经验,就不能相信耶稣基督?
当然不是!若望福音告诉我们,基督信仰依然活生生地存在基督徒团体中;只要我们打开眼睛去看,打开耳朵去听,我们是会遇到复活主的。信仰不能单靠冥思默想,也该凭借感官经验,并通过信友共融和人际交往,才能真正地相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从而获得生命(31节)和喜乐(15:1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