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四主日
常年期第四主日(玛 5:1-12)
福音
耶稣一见群众,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门徒上他跟前来,他遂开口教训他们说:「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饥渴慕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得饱饫。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几时人为了我而辱骂迫害你们,捏造一切坏话毁谤你们,你们是有福的。你们欢喜踊跃罢!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因为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曾这样迫害过他们。」
福音探意
玛窦福音的耶稣前后作了五次长篇训话(5-7, 10, 13, 18, 24-25 章),每次都以“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作结(7:28; 11:1; 13:53; 19:1; 26:1)。这五篇长训堪与梅瑟五书相比,显示玛窦很重视传统,也刻意取法先贤。他写的福音植根于旧约,却开出新约的花朵。
正如梅瑟五书包含了旧约的法律,本福音的五篇长训也标示新约的基督法律。玛窦更在长训之间叙述耶稣的作为(3-4, 8-9, 11-12, 14-17, 19-23, 26-28 章),表明耶稣是言行合一的。
今天的读经是第一篇长训,即“山中圣训”的开始。“山中圣训”是本福音最重要的讲道,带头指出耶稣教诲的核心思想,也直探本源,说明做天主子女的基本要求。
1 节提到耶稣见到群众,就上了山(天主启示旨意之处,如出 19:16-25),坐下(犹太教师的姿势),并训导门徒。乍看,这长篇讲道好像只是说给门徒听的。可是开端和末尾都提到群众(5:1; 7:28),表示耶稣的训导是对所有人讲的。
教训的重点何在?就在精简扼要的“真福八端”(3-10 节)。真福八端摆在山中圣训之首,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展现玛窦的神学愿景,也说明将来的赏报与现今的处境及行为的关系。真福赞语属圣经传统,在智慧文学尤其常见(如咏 1:1-2;箴 3:13;约 5:17;德 25:12;智 3:13-14)。
“真福八端”的资料来源是Q ,与路加的相同。路 6:20-26 保留原有的真福与真祸的训言,而玛窦作些润饰增删,把诅咒的部分移到 23 章去发挥。祝福和诅咒是圣经常见的主题,比如 申 27-28 章提到梅瑟把祝福和诅咒摆在以色列人前,命令行将进入福地的选民慎重选择。
圣经常强调天主特别眷顾贫穷的人、哀伤的人、饥渴的人和温良的人。玛窦加上着重行动的四组,即怜悯人的、心里洁净的、缔造和平的和为义而受迫害的;并改“贫穷”为“精神贫穷”,改“饥渴”为“饥渴慕义”。这样一来,真福八端就有了很强烈的道德色彩。6, 10 节提到的“义”是本福音的重要字眼,意即天主的救恩及人的忠诚回应。为什么玛窦那么重视伦理和善行?因为他很重视犹太文化,而旧约的精髓总离不开“义”字。
有的解放神学学者批评玛窦违背历史耶稣的先知精神,把他对穷苦群众的切实关怀(如提到“贫穷”、“饥渴”)虚化曲解(如改成“神贫”,“渴慕正义”)。这是玛窦的本意吗?当然不是的。正相反,玛窦要强调的是发自内心对主恩的回应。如果贫穷饥渴的人一味怨天尤人,不信靠天主(即不神贫),也不希罕救恩(即不慕义),他会是有福的吗?
除了重视善行外,玛窦更看重“正心诚意”。8 节所言“心里洁净”不是指贞洁,而是指心无旁骛地忠贞事主。真福八端所列的是概括性地指那些蒙受天主赏报的人。3, 10 节一头一尾提到“天国是他们的”,表示这是最大的赏报;而 4-9 节所列的种种赏报,是那最大赏报的不同说法,异曲同工。请注意,这些赏报是从现在开始,但要在将来才会完全实现。这正是犹太人的时间观,即将来是现在的延长部分,是一个已开始的现在。天主的救恩既在将来,也在现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