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甲年)(玛20:1-16)
福音
“天国好像一个家主,清晨出去为自己的葡萄园雇工人。他与工人议定一天一个“德纳”,就派他们到葡萄园里去了。约在第三时辰,又出去,看见另有些人在街市上闲立着,就对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吧!凡照公义该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就去了。约在第六和第九时辰,他又出去,也照样作了。约在十一时辰,他又出去,看见还有些人站在那里,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你们站在这里整天闲着?他们对他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
他给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吧!到了晚上,葡萄园的主人对他的管事人说:你叫工人来,分给他们工资,由最后的开始,直到最先的。那些约在第十一时辰来的人,每人领了一个“德纳”。那些最先雇的前来,心想自己必会多领;但他们也只领了一个“德纳”。他们一领了,就抱怨家主,说:这些最后雇的人,不过工作了一个时辰,而你竟把他们与我们这整天受苦受热的同等看待。
他答复其中的一个说:朋友!我并没有亏负你,你不是和我议定了一个“德纳”吗?拿你的走吧!我愿意给最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难道不许我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所愿意的吗?或是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这样,最后的,将成为最先的,最先的将会成为最后的。”
福音探意
今日读经的比喻是玛窦福音独有的。这是耶稣回答伯多禄提问“门徒舍弃一切跟随耶稣,将得到什么?”的后半部。两部答案都以“先来居后,后来居先”作结(19:30; 20:16),点出最终赏报的测不准性质。这比喻也预示载伯德二子的要求(20-23 节)。
耶稣说,天国好像家主为葡萄园雇工人。初世纪地中海社会相信所有的利益,无论物质或非物质,都是有限且不足平均分配的。如果一个人到处找工作,那等于有意抢夺家主的利益,是可耻的表现。珍惜荣誉的人会闲着等家主雇用(6-7 节),而不会毛遂自荐。
一般说,招雇工人的事由管事人(8 节)代理。这比喻提到家主亲自出马,是不寻常的;而比喻往往借用非常情节来催生震撼效果。
家主最初在清晨出门雇工人,议定一天一个“德纳”。第三时辰(上午九时)他再出门雇工人,答应按公义;“公义”是本福音常出现的词,指合乎正义的行为。在第六、第九和第十一时辰(正午、下午三时和五时),家主又出门雇工人到葡萄园工作。
到了晚上给工资(有最后审判的意味)时,是由最后的开始,直到最先的。五个不同时辰雇的工人各领受一个“德纳”,难怪最先受雇的会抱怨家主优待那最后到来、只作了一小时工作的人,却无视他整天劳苦挨晒。
看来家主好像很不公平;付出少的收获多,付出多的收获少。这是什么样的公义?
其实家主付工资时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对最先雇的工人,他是个雇主,按议定给工资;对最后雇的工人,他是个恩主,按喜好施恩惠。
受惠的荫客不能赚取利益,或视恩宠为理所当然;至于决定要选那个人做荫客,这完全是恩主的自由,外人不容置喙。
故此家主反驳抱怨的工人说,“难道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家主在 13 节称那工人为“朋友”,是反其义而用,相同的例子有不穿礼服的客人(玛 22:12)和负卖耶稣的犹达斯(玛 26:50)。
15 节的“眼红”原文是“邪眼”──把“好”和“邪/坏”对立并用是本福音的特点(5:45; 7:11, 17-18; 12:34-35; 22:10)。
见到恩主行善而惠不及己,有些人会忌妒而施以邪眼(德 14:8-9),诅咒恩主惨遭不幸,利益尽失。这是很恶毒的意愿,人犹如此,鬼祟亦然;故此人们佩带护身符避邪。有的华人给孩子取名阿猪阿狗,又不称赞婴儿可爱,免得引起妖魔妒忌而横加毒手。
玛窦常用的公义/全义,并不是指相应努力付出的成果或代价的回收。天主的公义是要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恩宠,而不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玛窦的教会团体有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前者像最先进入葡萄园的工人(即选民团体,参阅依 5:7;耶12:10),后者像最后到来的幸运儿。
天主对大家一视同仁,犹太信友能泰然处之吗?
当我理会到别人的运气比我好时,我会怀疑为何自己劳而无获吗?
天主的大方能不能拨动我的心弦,引起回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