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从心虚到虚心




八十年代,金马仑中学还未开中六班,想要读中六,要挤进象牙塔,只能离乡背井到山下的文冬去升学。最搞笑的是当年上下金马仑就一条羊肠小径,文冬与金马仑虽同属彭亨州,但却得经过霹雳和雪隆,绕过主干山脉才能抵达目的地。路途实在遥远,除非假期来临,否则不轻易回家一趟。


我是个听话的孩子,谨记邬姑的吩咐,去到新的地方,第一件事一定是要找教堂。


我去到文冬,公教中学旁边的圣心堂离我住的地方,骑单车还不到5分钟,毫不费劲就找到了。更奇妙的是,当时班上好几位同学原来是公青的成员,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某个星期日,我大清早就去参加弥撒,随后,很勇敢地去见徐嘉志神父,向他自我介绍,说我要加入公青。徐神父听说我已领过坚振,说什么也不让我加入公青,当天就送了我一本英文圣经,要我留下来参加英文读经班。


我没有参加过主日学,仅仅学会几首经文、听过几个故事、八岁初领圣体;读了三页坚振读本,十一岁就蒙查查地领坚振。难道这是天主的旨意?祂把英文程度原本就有限的我,安排和一位不谙中文的印度修士一起上课。可想而知,我在英文读经班里鸭子听雷;幸好,徐神父真有耐性,让修士先下课,留我下来,用华文给我恶补。


中六一年半,我没拿到象牙塔的门票,但这一年半的每个星期日的下午,我在徐神父的谆谆善诱之下,好像对天主教要理有点领悟了。


中六毕业后,几经转折,那年的六月,我被派到槟城的师训学院深造。到了槟城,我去到七苦堂;正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我找到了主日学负责人——玉群姐,我又向她自我推荐,要当主日学老师。


玉群姐打量了一下这个自动送上门的傻丫头,在获知我是一名师训生之后,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的要求。我的主日学教师生涯就这样开始啦!


我的主日学教师生涯始于那年7月,原来,我之所以会那么幸运雀屏中选,是因为前一位老师回乡不教了,这个空缺就那么凑巧给我补上了。


犹记得那个主日早晨,我喜滋滋地在课室里等待学生的到来,四年班只有区区两个小朋友,我等呀等,上课时间过了五分钟,一个瘦瘦小小的小男孩终于露脸。他怯生生地探个头进来,我可欢喜啦!像迎接贵宾一样把这小不点带进来。当时我们用七苦堂旁边的恒毅小学上课,偌大的空间就我和这个小不点而已,回音比咱俩的声音还大。


半小时过后,一个圆圆的身影终于出现,样子就像小时候儿童读本《儿童乐园》里的小圆圆。先前的瘦小男孩终于露出了淡淡的微笑,课室气氛逐渐变得缓和······不过,我真的不知那堂课是在怎么样的情况结束的,只记得我热得满头大汗,后来弥撒开始了,我还在回想整堂课的过程,感觉糟透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很努力,很努力地备课。我发现用道德故事来吸引孩子会更容易,故事也就越来越精彩。但我开始感觉心虚,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总之,我教主日学教到小不点搬家,留下来的小圆圆也上课越来越没心······我甚至要到他家去敲开他家的大门。


我这个小信德的人,第一次当主日学老师的经验,就这样无疾而终。


回乡(金马仑高原)执教后,理所当然地,陆修女把华文主日学 “交还”给我。一来,她老了;二来,我们资深教友为教会服务是理所当然的。我硬着头皮接下这重任。但形同老鼠拉龟,无从下手。


陆修女给了我一本儿童圣经,告诉我——跟着讲就行了。这次,我更心虚了,平时没有看圣经的习惯,儿童圣经,也是得先看,消化后才好讲。当时,我的学生从五岁到六年级,十多个,更是难上加难。最后,教堂主席成功找到另一位小老师,帮忙教五、六、七岁的小朋友,这才让我的重担减轻了一点。


由于心虚,我到处向人请教。


当时的甘榜拉惹小教堂的主日学已办得不错,我认识了明月姐,她开始带我到处学习。原来,主日学是有一套教材的,问题是,十多位二到六年级的孩子,年龄心智真的差别太大,我要用那一年的教材呢?尽管我再怎么虚心请教,也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每个星期五下午,我都如临大敌,两个小时教下来,满头大汗。最后只好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准备初领圣体的和已领圣体的。上课次序总是唱唱歌、念念经、听听故事、做做练习、玩玩游戏。我天生木纳,教书一板一眼,年轻时更是笨拙,真的难为小朋友了。所幸,孩子们都是乖宝宝,不敢缺席,哈哈哈!


后来才知道,比起老老的陆修女,我比较年轻可爱。我当年只有二十六岁哦!呵呵!加上放学后有小零食和彩色贴纸派,这是当年我们菜鸟老师最爱出的招,用在主日学小朋友身上,一样管用。


后来我辗转到雪州执教及深造,参加了圣依纳爵的各个善会。随后还接触了启发小组,我越发觉得自己的不足,心虚地想到真的有愧当年被我教导的小朋友。我的信德是如此的薄弱,灵修生活是如此的匮乏,阅读圣经好像没在我的日程里,祈祷应该是少了那份专注与诚心,还胆敢去教小朋友。唉!


2008年,在启发小组认识了一群热爱天主的年轻人,我被他们满满的热忱感染了,学会了交托、祈祷,还有向圣父圣子圣母撒娇。还第一次认识圣神,也给祂碰触了。


有心不怕迟,接下来的日子,我更虚心地向这群信德被圣神的火烧得火热的信徒学习。我如打了鸡血,如饥似渴,一个星期七天,我恨不得多出一个星期八,能从各个管道更认识天主,去接近祂。


但,原来这个方法是不对的,忙会让人心死,会麻木。慢慢地,我学会去分辨,学会祈祷后去选择,而不是莽莽撞撞地囫囵吞枣。当我更接近天主、更认识天主后,更了解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不了解天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俗话说:“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越是成熟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壳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显得招摇。


此后,我学会了沉着。同时,岁月也教会了我,终其一生,我必须更虚心地学习再学习。天主爱戆人,更爱那像小孩一样纯纯虚心的老小孩。我永远愿意做那个纯纯虚心的老小孩,因为虚心的人有福了。


【高原上的孩子王】专栏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