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互放的光芒

Writer: 谢素良谢素良

外子前阵子收到母校校友处寄来一个精美的咖啡滤袋礼盒,礼盒上有一行字吸引我的视线:“With your light, we shine brighter together.”


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已。


身为教友多年,最常听到的一句圣言,就是“你们是世界的光,地上的盐”。光的本质,就是照亮四周。我们也遵循着为光做盐的精神,在自己的灵修方面,不敢怠慢,期许能够发挥一点点的微光,带给别人的生命一点点的味道,这样,就好。


但是, 真的是这样吗?那么, 别人的亮光呢?我们有没有学习欣赏他人的光,彼此相互映辉?


“With your light, we shine brighter together.” 礼盒上的字,带给我更大的反省空间。


我回想过去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原来生命中很多的美好时光,都是和其他人一起创造出来的时刻。就拿过节来说吧,我们从小就在一个多元种族的环境中长大,我们过农历新年、圣诞节、开斋节、屠妖节,我们甚至还过端午和中秋节;每一个节庆,都让我们更认识彼此的文化,也能学习融入更新的元素,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圈子。


马来西亚华族庆祝农历新年,我们有派红包、吃年饼的习俗,我们也间接地把这个文化带给了友族,只不过,他们改用其他颜色的利市包来区别(巫裔是用青色,印裔是用紫色);我们也从友族的传统糕饼,丰富了我们的年饼版图,例如印裔色彩的Muruku(香辣脆饼)、娘惹风味的Kuih Kapit(鸡蛋卷)和Kuih Bangkit(番婆饼), 以及巫裔的Kuih Bahulu(鸡蛋糕) 和Dodol(椰糕)。


此外,各族也会到不同的宗教场所,例如去东禅寺或天后宫看庙会,拍照留念。而圣诞节,我们也会迎接不同信仰的朋友来教堂参与我们的弥撒;或者,在大宝森节,我们到黑风洞参与兴都教徒的游行和庆典,这就是我国各族引以为傲的多元文化并存的例子。


人类就是一个大家庭,活在今日的世界,学习开放心胸,接纳和自己不一样的事物,特别是宗教之间,更要放下唯我独尊的自大心态。有时候,当我们听到一些极端分子散发不实或狭隘的想法,取笑或排斥别人的宗教,我们会谴责对方;换位思考,我们自己有没有掉入和对方同样的思维,认为自己才是王道?


成为光,固然重要,但是,彼此之间学习看见不一样的美,尤其是不同的文化、宗教、语言和种族,各有精彩动人的地方。在不比较,不竞争,而是以一颗开放的心,在散发自身的光芒之余,也愿意欣赏对方,透过你我散发不同的光芒,把彼此的生命照亮得更加灿烂。


世界一直在进步中, 教会自梵二之后,在圣神的光照之下,也调整了步伐。我们称自己是一个旅途的教会,在未走到世界尽头之前,我们谁也不敢自夸自己的宗教是完美无缺的。我觉得教会能够有这样的思维,才是一个谦卑的教会,因为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能够向天国迈进,而且,是愿意伸出友谊的手,而不是以征服者的高傲姿态。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希望的朝圣者,把希望和温暖带给生命中所遇见的每一个人,也透过我们的看见,把生命的礼物,和更多人分享,让我们学习彼此发光,相互发亮,只有这样的光,才能散发更大的光晕,更能温暖人心。


【微微道来】专栏


Comments


bottom of page